隨著就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生擁有了更多的擇業自主權和擇業機會。但新型的就業辦法也在不少畢業生的心中引起強烈的波動,給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影響,從而導致種種心理誤區與心理障礙的產生,這對大學生順利擇業是十分不利的。作為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心理素質,排除心理障礙,使他們主動走出心理誤區,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參與社會競爭。本文僅就大學生擇業自負心理產生的原因及其調適方法作膚淺探討。
一、對擇業自負的理解
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過高地估計個人的能力,過度的自信,即為擇業自負。部分畢業生自認為是“天之驕子”什么都懂,什么都會,應得到優待。于是在擇業過程中總是抱有洋洋
得意,自負自傲的心理。擇業自負是擇業過程中的一種自我膨脹,是與擇業自卑相對而言的,它是擇業中自我意識的偏差,是自信的誤區。
大學生擇業自負心理的具體表現為:擇業時,自我感覺良好,自命不凡,驕傲自大,認為“我有知識你就得用我”,相信自己不會找不到工作,表現出很強的優越感,把自己的學歷。知識作為資本,認為如果到某個單位求職就是“屈辱”,“賞臉”,面試時,夸夸其談,海闊天空,常常挑剔攀比,提出過分的要求,給用人單位留下浮躁。不踏實的印象,使用人單位難以接受;擇業失敗時,缺乏自知之明,不進行自我批評,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全是用人單位的錯,抱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想法,仍然相信自己是天才而不加努力?吹絼e人簽約時,常常牢騷滿腹,怨犬尤人,對社會、學校和他人都可能懷有不滿情緒。大學生擇業時應該樹立自信心,不自卑;但如果過分自信,就會導致產生自負心理。擇業自負的群體一般為名牌高校畢業生、熱門專業畢業生和優秀畢業生等。擇業自負,容易使畢業生產生錯誤的擇業觀念,心理定位偏高,結果是高不成低不就;擇業自負會扭曲畢業生的才華,給用人單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從而失去擇業機遇,擇業自負會影響畢業生資源的合理配置,使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滿足,給家庭帶來經濟和精神上的壓力,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社會的不穩定;擇業自負會挫傷畢業生就業的積極性,引發思想情緒的波動和心理失衡,讓畢業生沉浸在牢騷,不滿、沖動的心理痛苦之中,有時也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出現比較嚴重的擇業自卑心理。
一、擇業自負產生的原因
1、自我評價過高
不少畢業生客觀上不能全面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擇業能力并不了解,同時缺乏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自我評價時往往以點代面,只看到自己的優點,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點。也許你在某個方面是突出的,但它可能不是就業的決定因素,用人單位看中的是畢業生的專業知識、能力水平、社會適應性、思想品德、個性特征等方面的綜合因素,這些才是就業成功的關鍵。
2、受傳統就業觀的影響
就業觀是指對職業選擇的基本看法。長期以來,傳統的就業觀一直影響著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即使在今天仍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受傳統擇業思想的影響,一些畢業生在擇業的定位上往往不切實際。過多的考慮檔次和地位:一些畢業生對“鐵飯碗”抱有幻想,認為“十年寒窗苦”,畢業后理應有一個地理位置好,收入高,名聲好,工作輕松的職業:也有不少畢業生認為找不到好工作,就無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無法在同學和朋友面前抬起頭來。
3、對職業認識不夠
多數畢業生對職業的認識不夠,盲日追潮跟風,什么職業“熱”就向往什么職業。其實,職業具有經濟性,社會性、穩定性。規范性等自身的特點。目前,我國高校的專業設置和社會上的職業分布并不是完全對應,專業相對于職業來說內容比較空泛,你于所學的專業可能很難適合或接近當前的“熱門”職業。這就涉及到大學生進校后患樣結合自己的專業,通過職業訓練對個人的職業意向進行規劃。
4,對就業形勢分析不夠
一些大學生對就業形勢,就業環境、就業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確的了解,存在著較多的想當然成份。他們對高校擴招后中業生人數猛增,就業壓力普遍增大的現狀了解不夠,估計不足,依然用前幾屆師哥師姐比較樂觀的就業去向估計面臨的就業形勢。覺得自己同樣畢業于名牌大學、熱門專業,各方面不比師哥師姐們差,理所應當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正是這種錯誤的判斷,導致擇業中的高不成低不就。
二、擇業自負的調適
(一) 畢業生的自我調適
1、正確自我認知
正確地認識自我,適度地設計自我并追求與社會相適應的自我價值,養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對大學生擇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身為大學畢業生,并不代表自己就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畢業生要客觀冷靜地作一些自我分析,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對自己有一個全面?陀^、正確的評
價。只有自我認知,才可以避免求職中的盲目性,不過高定位工作目標,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只有通過自我認知,才可以避免因個人自負清高而遭到就業失敗,
只有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才能避免心理沖突,減緩擇業受挫和焦慮帶來的痛苦。
2,及時調整就業期望值
及時調整就業期望值,不是降低職業理想,而是說在邁出擇業的第一步時,不要過于追求職業聲望。不要對職業條件要求太高。不能過于講工作條件和物質生活待遇,應在職業理想的引導下。立足現實的社會需要,抵制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充分體現發展事業。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精神面貌,在現實可能的條件下積極就業,在實踐中占開拓事業,增長才干。
3,保持達觀的擇業心態
擇業心理是與個人的思想,品質。修養分不開的。大學生應不斷加強自我修養,使自己達觀大度,寬容悅納,不盡人意之事莫耿耿于懷,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莫一味強求。找一個好工作是每個畢業生的共同愿望,但在如今“買方市場”條件下,好的工作不會等待你去挑選。在擇業的過程中。不能一步到位屬正,F象,但畢業生不能因此而沮喪。只要能保持一種謙虛平和的心態,不急不躁,不圖虛榮,能退而求其次,畢業生還是有很多就業機會可以選擇,哪怕是暫時的,只要能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就能夠在工作中積累經驗,為以后的重新選擇和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在擇業受挫后,能
正視現實。敢于自我解剖。找出差臣,主動提高和完善自我,也是很值得提倡的積極心態。
(二)高校就業主管部門的外界調適
1,加強就業形勢與政策教育
畢業生擇業自負的重要原因是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分析不透,對當前的就業政策了解不明。針對這種情況,在就業形勢教育中應該著重向畢業生分析當前的嚴峻就業形勢及其原因,引導中業生充分估計就業的難度,正確為自己定位,認清到基層去是當前大學生就業的方向,是不以人的童志為轉移的現實。我們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去。就必須告訴學生基層進一步的發展方向,講清國家鼓勵畢業生到基層的具體政策措施,讓他們看到光明的前景。
2,加強擇業觀教育
“雙向選擇”給大學生以很多的擇業自由度,提供了眾多的選擇機會,這就難免會使畢業生產生一些脫離實際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作為高校就業主管部門,應加強擇業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使他們知道最理智的選擇是個人期望與社會需求的有效接軌,理想與務實并存、需要與可能井舉才是職業選擇應遵循的原則。
3,加強就業心理咨詢,培養健康的就業心理
就業心理咨詢是針對畢業生在就業問題上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種服務。針對擇業自負心理,首先將其定位于自我間意識的偏差,不能等同干一般的心理障礙,重點引導寓正確的自我認知。其次擇業自負心理應與那些追求實用與功利的心理區別開來,擇業自負是建立在對自己錯誤的自我認知基礎之上的,是自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應該獲得這樣或那樣的職業,而追求實用與功利的心理是畢業生的價值取向問題。是畢業生桿擇業的價值定位于經濟利益,個人發展,社會地位上。開展就業心理咨詢工作,加強就業心理指導,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就業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擇業心態;有助于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排除心理危機;有助于他們擺脫困境,走出擇業的心理誤區。
- 溫馨提示:以上大學生擇業自負與調適的資訊來自大同人才網(大同人才網地區找工作,發布招聘信息的大同招聘網招聘網站),每天更新大同人才網最新招聘信息。本內容地址:http://www.fudu365.com/article/articledetail-3358.html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