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職位
- 熱門地點
- 地區招聘
“第一次在新疆社區看到維吾爾族阿姨跳麥西來甫,我突然想起家鄉大同廟會上的扭秧歌——同樣熱鬧,同樣藏著咱中國人的精氣神,為啥不讓這兩種文化‘牽牽手’?”近日,市青年志愿者協會大學生志工委志愿者、塔里木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專業大三學生馮佳琰拿著一本貼滿文化活動照片的手賬,向記者講述她投身晉疆文化交流志愿服務的故事。這位來自大同的姑娘,用課余時間在新疆社區搭起文化橋梁,讓大同的古韻與天山的風情在互動中交融。
“一邊是‘表里山河’的厚重,一邊是天山腳下的風情,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馮佳琰說,在一次社區志愿服務中,她發現不少新疆居民對山西的了解停留在“醋很酸”,而家鄉的親友對新疆的印象也多是“風景美”!澳且豢涛揖拖,我能不能做個‘傳聲筒’,讓兩地文化走得更近?”帶著這份初心,馮佳琰主動聯系新疆社區工作人員,申請成為文化交流志愿服務隊的一員,從此開啟了她的“晉疆文化牽線之旅”。
“文化交流不能光靠說,得讓大家摸得著、嘗得到、玩得起來!边@是馮佳琰在志愿服務中總結出的“秘訣”。為了讓當地居民直觀感受差異,產生共鳴,她策劃了“晉疆文化面對面”展覽:一邊擺上從家鄉帶來的剪紙作品、云岡石窟明信片、晉商票號復制品,一邊邀請社區居民展示冬不拉、維吾爾族花帽、哈薩克族馬鞭,自己則當起講解員,從“山西剪紙里的吉祥寓意”講到“新疆樂器里的草原故事”。作為植物保護專業學生,馮佳琰還巧妙地將專業與文化結合,組織社區居民線上“云游”山西植物標本館,講解山西的棗樹、核桃樹背后的農耕文化;同時走進新疆棉田、果園,用通俗的語言教大家識別病蟲害。
去年暑期,馮佳琰參加新疆“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更是把文化交流延伸到“剛需服務”中。她組織隊員開展“雙語助學”,用“山西話+普通話+維吾爾語”幫社區孩子輔導功課。
如今,馮佳琰的志愿服務已結出累累碩果,在新疆社區,“山西文化微課堂”成了固定項目,居民們跟著她學剪“福”字、捏面塑,還能哼上兩句山西民歌《走西口》。社區主任評價她說:“小馮不是在‘送文化’,是在‘種文化’,種在我們心里,長出了‘一家人’的感情!边@份付出也讓馮佳琰收獲了“優秀志愿者”的榮譽。
采訪最后,馮佳琰翻到手賬里一張照片——那是她和社區居民一起繪制的文化墻,左邊是恒山和云岡石窟,右邊是天山和坎兒井,中間用一條彩虹連接!斑@就是我想做的事:讓山西和新疆的文化,像彩虹一樣連在一起!
從大同到阿拉爾,跨越3000多公里,馮佳琰用志愿服務的腳步,架起了一座晉疆文化交流的“青春橋”。這座橋,連著兩地的文化瑰寶,也連著兩地人民的心。
4555”職工生活費 待遇認證9月29日啟動
記者從市企業職工勞動事務服務中心獲悉,從9月29日起,該中心啟動市屬關閉破產企業“455 ...
大同繞城高速陳莊至肥村段建設加速推進
10月2日,大同繞城高速陳莊至肥村段項目建設現場,工程車往來穿梭,建設者堅守崗位,爭分奪 ...
“打卡大同火山群不虛此行”
國慶中秋假期,大同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成為熱門打卡地,直升機俯瞰、熱氣球升空、鐺鐺車漫游、 ...
平城區秋季招聘會開啟線上求職通道
國慶中秋假期,萬達廣場外的“崗位信息墻”格外吸睛,這面“信息墻”是平城區“職引未來秋載夢 ...
大同古城乾樓亮燈
9月30日晚,大同城墻西北角的乾樓燈光全面亮起,這座有“鎮城之物”美譽的古樓迎來全新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