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天鎮縣新平堡鎮層林盡染,來自北京的130多名外國留學生,看長城,旅古堡,觀賞古民居。古堡老鎮的雄風讓這些藍眼睛、黃頭發的外國朋友驚嘆不已。歷史上的新平堡作為邊防戰略防御重地,是民族文化激烈碰撞和交流融合的一個重要節點,從戰國到明清,悠久的歷史給新平堡鎮留下了獨特而豐厚的文化遺產。今年春季,省委宣傳部把新平堡定為邊塞旅游文化園區之后,天鎮縣及時成立相關領導組,吹響了保護、建設的進軍號。
高標準規劃 高規格建設
天鎮縣委、縣政府請來了國家、省、市有關專家,站在復興長城文化的高度,對邊塞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進行科學定位,高標準地規劃,先后完成了《新平堡鎮總體規劃》、《名鎮保護規劃》、《旅游產業發展策劃方案》、《文化產業園區項目規劃》等。 在規劃先行的引領下,形成七項建設思路,一是打造新平堡邊塞風情文化產業中心,以新平堡舊城為中心,對堡墻、堡門、商貿街、古民居、古衙門進行恢復修建,配套建立冷兵器和邊貿文化陳列館及演藝中心,形成集觀光、購物、餐飲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區。二是建設宣威樓邊塞風景瞭望區,將西馬市的宣威樓、火藥樓恢復原貌,設置長筒望遠鏡,建成邊塞風景瞭望臺,大梁秀色、長城龍盤等三省區交界的風光可盡收眼底。三是建設樺門堡古軍事體驗旅游中心,修復樺門堡,設立弓箭射手體驗區、古代攻城模擬戰爭體驗區,開展古代軍事模擬活動。四是開發保平堡影視基地,以保平堡為核心,依托周邊長城及千畝草場和哨馬營,形成電影、電視、文化創意等多層級產業鏈的格局。五是建設民俗文化博物館,實物演說邊塞文化的發展歷程。六是建設平遠堡軍事詩韻樂樓休閑中心,為游客提供體驗當地軍事詩韻及傳統文化內涵的娛樂休閑項目。七是構建外圍服務配套區。
挖掘保護傳承 打響名鎮品牌
該縣對新平堡境內的文物古跡,以及柴家夭明代冷兵器作戰技法、康字灣傳說、西馬市煙云、李世民與樺門堡傳說和涉“堡”詩詞等歷史文脈和文化底蘊進行了系統的挖掘、整理、保護,編輯刊印了“觸摸新平”、“走近新平”等宣傳材料。邀請、組織了100多名國內外知名學者,舉辦“中國長城論壇”,中央電視臺、大同電視臺制作了《中國千年古鎮——新平堡》、《古堡新平》等電視節目,打響邊塞文化的知名度。舉辦的傳統廟會,融合物貿交流、餐飲娛樂、民俗活動、觀光旅游的多層次活動,成為游客全面了解邊塞文化的良好載體。傳統理念與現代理念的相輔相成、傳統習俗和時尚元素的和諧相處,新平堡被譽為“一座活的古堡”。近幾年,新平堡鎮被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旅游特色名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