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閉幕的新榮區“兩會”上,通過了該區“十二五”規劃。該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加強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基礎設施和政府自身建設,使全區經濟更加繁榮、城鄉更加美好、社會更加和諧、人民更加幸福。 ——“十二五”時期,該區的經濟總量要翻一番。按照這一目標,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15%以上,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5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 ——堅持走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路子,改造提升炭素、水泥、化肥等傳統產業,發展壯大風力發電、新型建材、機械制造等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支柱產業,建設大型高技術含量石墨企業。逐步擴大非煤產業比例,建成3個規模較大的工業園區。抓實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建成2~3個拉動作用明顯的“引擎式”新型工業項目。 ——大力發展地域特色鮮明的現代種養業。建設小雜糧、有機食品、苗木培育、反季節蔬菜、馬鈴薯良種五大種植基地。以標準化、規;、特色化為突破方向,引導農民發展現代養殖業。依托名優品牌、良種繁育、養殖大戶和加工企業,把該區打造成為全市最大的肉羊養殖、加工基地。大幅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化水平,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通過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到“十二五”末,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00元以上。 ——加快交通、城建、供熱、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打通快速通道,融入城市主城區。建成大呼高速連接線、濱河南北路等區址新干道,形成三縱三橫的城市框架。加速城鎮化進程,到“十二五”末,區址人口達到5萬人左右,城鎮化率達到60%以上。全面實施新的“五個全覆蓋”工程,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和農民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 ——圍繞打造古都后花園、名城生態區、夏都避暑地,全面加強生態建設。以公園、荒山、流域、交通干線為重點,突出抓好景觀造林、區址綠化、荒山造林、流域治理、通道綠化、鄉村綠化、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八個方面的工作,構建以區址為中心,點、線、面協調發展、相得益彰的生態景觀。持續進行工程造林,到“十二五”末,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5%,優美舒適的休閑避暑環境基本形成,保持水土的生態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城鄉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重點抓好得勝堡、永固陵、紅石崖的開發,打造主題鮮明、彰顯特色、歷史傳統與現代風貌競相媲美的名勝旅游景區。加快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配套功能,促進旅游業快速發展,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全區新的支柱產業。 ——切實加強義務教育,著力提高教學質量。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使群眾能就近接受高質量的診療服務。擴大最低保障、社會保險覆蓋面。每年興辦一批實事好事,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使社會更加和諧,人民更加幸福。 (責任編輯:sw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