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8月15日電 “沒想到能住進亮堂堂的樓房,現在不用燒煤、倒灰渣,水電氣暖都有!贝笸60歲的市民陳懷玉說,沒花多少錢就住上了好房子。 多年來,陳懷玉一家三口住在大同市北城墻附近一間不到20平米的公租房里,常年不見陽光,居住條件非常簡陋。 2009年11月,陳懷玉搬進大同市建設的安置小區振華南街惠民里社區,新房一室一廳,48平方米只花了3萬多元,產權歸自己所有。陳懷玉說,“新房寬敞、明亮,小區綠樹成蔭,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惠民里社區是大同市第一個拆遷安置小區,目前小區有3512戶居民。 “爛房子”換成了“新樓房”。在大同城市建設拆遷中,已經有3萬多住戶從低矮簡陋的舊平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據統計,從2008年至目前,大同市共征收住房面積508.5萬平米,3.8萬多戶已征收住戶中有3.6萬多戶安置了住房。目前,安置房建設是大同市最緊迫的民生工程,該市在去年投資50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再投資50億元,確保實現當年拆遷當年安置。 在大同,不少市民告訴記者,以前在大同古城城墻上有的被挖了洞成了住戶儲藏室,有的住戶還在城墻邊甚至城墻上蓋起了房子,不少民房居住環境差、采光不足,還有幾代人蝸居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面。 作為我國首批認定的歷史文化名城,與許多古城一樣,大同市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兩難選擇。一方面是古城中存在的大量歷史文化遺跡亟待保護,另一方面棚戶區、臨時建筑、違章建筑大量存在、布局混亂。因此,大同市委市政府把改善群眾的住房問題放在了首位。 據介紹,大同市的拆遷伴隨著古城保護和城市建設,而拆遷的切入點和立足點則是民本。大同市在拆遷、安置、資金安排等各個環節上注意傾聽群眾呼聲,真正做到“拆遷誰、改變誰、造福誰。” 為了不讓群眾在拆遷過程中受到損失,大同市實施了“零成本以舊換新、補貼價保障住房、成本價以小換大、市場價求大求好”的階梯優惠安置政策。大同市城區房屋征收與補償辦公室主任孔慶軍說,大部分居民只要花費兩三萬元就能住上面積更大、配套設備更完善的新樓房。 “在拆遷中會遇到老弱病殘、下崗特困戶等特殊困難戶,這就需要給予特殊關懷和照顧! 孔慶軍說,拆遷中遇到少數不配合的住戶,工作人員會深入細致地做思想工作!胺课菡魇罩校械墓ぷ魅藛T曾三五十趟到住戶家講解政策,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和節假日! 此外,大同市拆遷最重要的原則是堅持政府主導,拆遷由政府統一安排。大同市市長耿彥波說,拆遷出問題主要是利用開發商拆遷,涉及太多的商業利益,大同拆遷都是由政府完成的。少了企業參與,就少了與民爭利現象的發生。 “拆遷中沒有特殊公民!惫┎ㄕf,拆遷補償款必須一視同仁,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和諧平安拆遷是建立在法律法規基礎上的。 “為解決拆遷戶的臨時安置需求,政府發放了過渡安置費,規定從拆遷到安置期間,政府給予拆遷戶每月每平方米10元、平房保底300元、樓房保底600元的過渡安置費!笨讘c軍說,“特別困難的,還可申請現房安置! “安置居民基本就地就近安置!贝笸心辖紖^住建局局長管民濤說,在拆遷安置房中,很多都緊鄰著高檔商品房。記者在北岳安置區看到,小區緊鄰大同市黃金地段御河生態園,并排著的是每平方米5000多元的高檔商品房。據了解,僅大同城東的5處安置區均選在沿御河生態園的黃金地段,其地價高達每畝400萬元,為大同房價最高的區域。耿彥波說,安置區域內合理配建不同檔次的住房,包括商品房、經適房、廉租房以及棚戶區安置房,避免貧困人口集中連片居住,促進了片區融合。 家住大同市南郊區的出租車司機任朝軍說,他家的老房子因為道路改擴建被征收,現在他們全家每月領取的過渡安置費足以承擔租房費用。今年10月他們全家就要搬進設有便利店、社區醫院等生活設施配套的安置小區!艾F在來大同的游客多了,不少人都說大同很美很現代!比纬娬f,我除了給來大同旅游的乘客介紹古跡名勝外,還常會向游客說起自己居住環境的改善。 |